自2018年2月16日至4月18日,由熱播的兒童動畫《熊出沒》改編的大電影《熊出沒·變形記》累計票房為6.05億元,成為國產少兒動畫電影票房出色名,距進口動畫片《功夫熊貓2》6.12億元票房僅一步之遙,這是《熊出沒》電影連續第五部高票房的作品,加上之前的四部動畫電影累計票房近20億,這一成績令市場矚目。
從動畫電影產業發展的角度,《熊出沒》的成功無疑更具有產業借鑒意義,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國漫的《熊出沒》現象,值得業界認真對待。
這不是兩頭簡單的“熊”
《熊出沒》的諸多光環下,有誰知道這兩頭北方的熊背后,是位于華南的深圳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的精心創造。
這是一部圍繞“熊”產生的動畫。
《熊出沒》總導演、華強方特集團高級副總裁丁亮談及《熊出沒》的設計時介紹道,熊大、熊二的原型是華強方特一部舊作《生肖傳奇之十二生肖總動員》中的配角“北嶺三熊”,因為每次出場都特別受歡迎而被提升成主角。中國只有北方有熊,于是故事背景設定在了喜劇文化發達的東北,為了寫好這個故事,遠在華南的華強方特還定期安排連雪都沒見過的設計師們去東北寫生,體驗生活。為了給熊找個對手,又塑造了光頭強,一個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有點小缺點,但心地善良。本來設定光頭強是個獵人,和動物是天敵關系,后來考慮到將來的創作空間,改成了伐木工,這樣光頭強在伐木時與熊是對手,在不伐木時又能展開合作。
果然,《熊出沒》一經播出就得到了市場的熱烈回應。熊大、熊二、光頭強的名字簡單易記,輕松有趣,具有較好的辨識度,在中國,有孩子的家庭幾乎無人不知,兩只熊陪伴很多中國孩子度過了童年,成為他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熊出沒”是中國動畫在21世紀初步入產業化發展軌道以來,當之無愧的國民級動漫品牌,2017年,LIMA國際授權業協會聯合權威調研機構BRAND TRENDS發布報告顯示,《熊出沒》品牌認知度位列全國出色。
講好家庭故事是成功的關鍵
總導演丁亮認為《熊出沒》電影連續幾年票房不錯,關鍵得益于解決了故事內容的問題。他提到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和《起跑線》,這兩部影片談的都是嚴肅、甚至是苦澀的社會話題,諸如歧視女性、中產階級的子女教育焦慮等,但是印度導演把這些話題創作成了帶有浪漫喜劇色彩的電影故事。丁亮認為一個好的故事講述者,不管載體是動畫電影還是其它形態,都要有社會擔當和對時代的思考;同時也要面向市場,用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講述故事,做到雅俗共賞,這是目前電影創作領域要解決的問題。
有人可能認為動漫不會涉及到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恰恰相反,《熊出沒》在動漫產業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幾乎每部《熊出沒》大電影都會探討與家庭相關的問題,在2018年的《熊出沒·變形記》中就探討了當下社會很現實的“父子關系”問題:有的家庭中父親忙于工作,根本沒時間陪伴孩子,有的對孩子沒耐心,解決問題簡單粗暴,光頭強的父親就是這樣,他退休后希望彌補上這一份欠缺的父愛,列出了兒子的愿望清單挨個去實現,但是因為多年來父子的疏離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反而加劇了父子間的種種矛盾。電影還設計了諸如“縮小世界”等一系列神奇歷險情節,在一連串的緊張幽默的戲劇沖突中讓父子相互理解,重塑父子之愛。丁亮在影片中融入了很多現代家庭意識,諸如父親陪伴孩子的責任,還有家庭成員的平等意識,父親也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90分鐘的電影,孩子開開心心看完了,大人也會反思自己。在2017年的電影《熊出沒?奇幻空間》中,反映了兒童過度教育的問題:中國孩子很小就因為家長的焦慮被迫去上各種培訓班,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失去了本該有的童年歡樂。
在丁亮的帶領下,近幾年《熊出沒》票房走出了陡峭的上升曲線,觀眾通過票房表達了他們對《熊出沒》創作團隊的認可和喜愛。與之相比,在電視動畫片領域一度與《熊出沒》同樣擁有知名度的《喜羊羊》,其系列大電影IP價值迅速消耗,九部動畫電影票房破億的僅有四部,最后一部的票房只有7000萬元,2015年春節后就不再出大電影了。
丁亮介紹,按照上一部電影《變形記》的彩蛋預告,在新的《熊出沒》影片里,光頭強將會是一個兼職導游,電影的主題會進一步探討有關家庭的話題,影片將通過喜劇的方式講述人類家庭的起源:為什么人類家庭喜歡小狗?為什么爸爸要送花給媽媽?相信無論是兒童還是家長都會從中獲得無窮的樂趣,加深對家的理解。
傳統文化是中國人較大的IP
《熊出沒》已經成為華強方特手中的一張王牌。《熊出沒》會不會拍出第六部?答案是肯定會,但是丁亮認為不能單純從商業角度考量而過度消費IP品牌,而是應該把握住作品的靈魂,創作更好的故事,讓每一部續集都能為IP品牌增光添彩,走向一個良性循環,延長它的生命周期。
《大圣歸來》是單片取勝的樣本,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可復制,但是每年一部的《熊出沒》票房成功似乎沒有太多懸念,這種可以復制的成功更加具有產業意義——這歸功于華強方特多年苦心打造的優質動漫IP品牌,以及向上下游延伸的動漫產業鏈。
多年以來,中國動漫并不乏世界級精品,《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阿凡提》等作品都被全世界同行認可。但是有作品無產業,沒有長期發展的后勁,與迪士尼這類動漫巨頭相比,中國更需要在產業化的方向上培育優質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這正是華強方特在走的一條正確道路。
除了電視動畫,華強方特還將特種電影、數字動漫、主題演藝、文化科技主題樂園、文化衍生品等相關領域有機結合,廣泛開展文化衍生品的自主創意開發設計、品牌授權跨界合作、市場銷售渠道搭建,目前已涵蓋玩具、文具、音像圖書出版物、服裝鞋帽、家居家具、電子產品、食品、體育用品、手游等領域。迄今為止,熊出沒上市銷售產品類別已達到二十多類約兩萬余種,形成了動漫開發的全產業鏈。特別是線下主題樂園的成功開發,使得華強方特儼然成為“東方迪士尼”。
如果說《熊出沒》是一種華強方特創造的IP,那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孫悟空、許仙、白娘子等傳奇故事則是幾千年文化積累下來的更為強大的傳統IP寶庫。美國動畫缺乏這樣的寶庫,只能不斷地去歐洲歷史中翻找“灰姑娘”、“美女與野獸”這樣的故事,甚至借用中國的功夫與熊貓元素。
華強方特敏銳地抓準了中國傳統文化優勢,加強了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近年來大膽開發了氣勢宏偉的“美麗中國三部曲”——東方神畫、復興之路、明日中國,通過三座主題樂園的形式展現中國的過去(從中國古代到1840年鴉片戰爭)、現在(從1840年到現在)和將來(從現在到未來)。在出色部表現中國古代文化的“東方神畫”主題樂園中,選用了水漫金山、梁祝化蝶、孟姜女、女媧補天、哪吒鬧海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反映了中國人的精氣神和人生追求。丁亮說,華強方特的優勢就在于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當我們把中國優秀文化和當今高新科技結合在一起,就如同核聚變一樣迸發出強大能量。例如《水漫金山》項目中,每次表演都有600噸的水在計算機控制下奔騰而下模擬出水漫金山的壯觀場景時,對游客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也激發游客對熟悉的故事產生新的理解,也使得去方特主題樂園不再僅僅是年輕人的愛好,也吸引了很多原本不愛逛西式主題樂園的中老年客群。
華強方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發自于內心。去年故宮展出了宋代青綠山水畫的精品佳作《千里江山圖》,丁亮在參觀時就決心用華強方特的數字技術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展現出來,開發成為室內游覽項目: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展歷程為內容主線,游客穿越千年時空尋找馬王堆漢墓的神秘帛畫、穿行韓熙載夜宴圖,最后進入飛翔劇院展翅藍天,飛越千里江山圖,領略中國美術的魅力。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極為豐富,需要精心挑選與故事改編。丁亮舉了改造“黃粱一夢”故事的例子:華強方特在河北邯鄲創作一個成語主題樂園,諸如“邯鄲學步”“黃粱一夢”等很多成語都誕生于此;“黃粱一夢”本來講述的是道家消極避世的價值觀,這并不符合今天積極進取的時代風貌,在改編過程中就做了調整,講述主人公因為欲豁難填、一味追求功名利祿,最后遭受人生挫折的故事,內含著當代人的人生觀,更符合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就這樣,華強方特堅持走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道路,在文化產業勤耕不輟,打造了很多主題樂園業界膾炙人口的金牌項目:世界較大的全息劇場(AR theater)《千古蝶戀》、大型動感歷險項目(MR Ride)《女媧補天》、按照中國天圓地方概念打造穹頂式劇場項目《牛郎織女》……一連串精彩紛呈的項目帶給游客深刻的文化體驗和快樂的游園感受。
從“熊出沒”到中國傳統文化IP,短短十年間,華強方特已經發展成為一個150億資產的文化旅游集團,擁有二十余座與眾不同的大型主題樂園,兩只熊還走到國外,被翻譯成英、意、俄等多國語言,在美國、俄羅斯、中東、印尼、土耳其、意大利、巴西、非洲等地播出。3部動畫電影已在韓國、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上映,取得了上佳的票房表現。
如今,華強方特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各環節互為上下游、互相分工協作的專業團隊,從改編和打造優質IP,到發行版權,再進入衍生產品以及主題樂園領域,超級IP的三大領域(院線、衍生品、主題樂園)盡在掌握之中。這一系列組合拳不僅帶來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也使得企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回報,使華強方特成為中國內容產業化的成功典范和行業標桿。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1156號